语音的故事(四十五)| 朱晓农:鸠摩罗什的故事(连载)
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语音的故事(四十五)| 朱晓农:鸠摩罗什的故事(连载)
鸠摩罗什是中国新疆地方的人,他是中国最早的大翻译家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和佛学家。在罗什之前,中国的佛教处于歧说丛出,诸家纷纭的混乱状态。而在罗什之后,则由他和他的弟子所弘扬的大乘佛教一统了天下,奠定了整个中国佛教的理论基础。因此,罗什在中国文化思想教育学术的历史上的地位,是很多只会舞文弄墨的汉族大文豪、大学者所难以企及的。他是中国大乘佛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,又是自古以来繁荣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,或者更该说直接参与者。
鸠摩罗什,梵文写作Kumārajīva,也译作鸠摩罗耆婆。他是一个混血儿,具有印度和龟兹两方面的血统。其父姓鸠摩罗,名炎。他家世代在印度为相。但是鸠摩罗炎放弃了宰相的位置,出家云游,来到了中国新疆地区的龟兹王国。当时龟兹王的妹妹,名字叫做耆婆,聪明过人,年方二十,待嫁闺中。诸国前来迎聘,都被她拒绝。然而,耆婆一见到鸠摩罗炎,就非此人不嫁。于是龟兹王下旨让鸠摩罗炎迎娶耆婆,两人生下一子,用父亲的姓氏和母亲的名字为此子取名,就叫做鸠摩罗什,字面上的意义是“童寿”。
罗什七岁时候随母亲一起出家,从小便表现出超卓的智慧,他刚出家的时候随老师学习,每日要学一千首偈子,加起来有三万多字,罗什一听完,不劳老师解释,自己就能够明白其中精深的佛理。九岁时,罗什的母亲带他到罽jì宾国跟从著名的大师盘头达多学习。当时有很多人觉得罗什年纪幼小,看不起他,便和罗什辩论,结果一败涂地。从此鸠摩罗什声名远播,就连国王对他也是异常尊敬。
罗什一开始所学习的是小乘佛教的理论,他不但精通小乘佛教的各种佛殿,而且博览群书。传统印度有所谓“五明”的说法,指的是因明(逻辑学)、声明(音韵学),工巧明(各种工艺技术)、医方明(医学)和内明(佛学)。这五方面的学问,罗什无不精通。因此,他是最早把这些学问传播到中国的首次‘西风东渐’的吹风人。尤其是声明之学,那是古印度的音韵学,南北朝时开始传入中国,到唐末发展成为具有字母韵图系统的等韵之学。鸠摩罗什因此可以算是中国语音学和音系学最早的传薪者之一。除此之外,他还精通各种占卜术,预言没有不准确的。
但是,罗什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学问。数年后他遇见了传播大乘佛教的莎车王子苏摩,折服于大乘佛教的理论。于是尽弃前学,改学大乘佛教。学成之后,罗什回到龟兹传播大乘佛法,龟兹王特意用纯金为其打造狮子座,在上面铺上从中国买来的最好的绸缎。他的老师盘头达多听说鸠摩罗什改学大乘,非常震惊,特地赶来与其辩论,两个人辩论了一个多月,最终盘头达多深深服膺,反拜罗什为师。于是罗什在西域名声大震,其说法的时候,西域诸王都跪在地上,用自己的背作为罗什登上法座的阶梯。
当时统治中原的是前秦的皇帝苻坚,他听说西域出了一位智慧非凡的高僧,于是派遣大将吕光去讨伐龟兹国,将鸠摩罗什抢到中原地区去。回到中原的时候,苻坚已经死去。于是吕光自己建立了后凉国,封罗什为国师。后来,建立前秦国的皇帝姚兴爱好佛法,听说邻国后凉有这样一位佛学大师,就想请罗什前往前秦弘法。后凉国不同意。于是姚兴便派兵讨伐,消灭了后凉国,将罗什迎入长安。古往今来,两国之间的战争或为领土人口,或为金银财物,但为了一个佛学大师而掀起两国战争,而且还不止一次的,可谓是绝无仅有。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到,鸠摩罗什在当时的思想界、文化界是多么具有影响力。
到了长安之后,罗什住在逍遥园中,承担起翻译佛教经典的任务。当时所使用的佛经,多由印度僧人翻译,由于语言隔膜,很多地方和本来的文义不合。罗什来到长安之后,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,为译经增添了很大的便利。当时罗什手下有很多杰出的弟子,例如后世称为“四圣”的道生、僧肇、道融、僧叡就都是他的弟子。此外其门下还有“八俊”“十哲” 等高僧,弟子总数达到三千人之多。这些弟子不但深谙佛理,而且精通汉梵两种文字,文笔优美流畅。在译经的时候,罗什手捧梵文原本,一边读,一边将梵文本翻译为汉文,弟子们则秉笔记录,并加以润色。罗什曾经让皇帝姚兴捧着旧时的译本,他自己手持梵本进行口译,过去旧本上文义不通之处,一一解决,皇帝不由得赞叹不已。后来赵元任、罗常培、李方桂三位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人物,在翻译高本汉《中国音韵学研究》也用此法,由赵元任口译录音,再由罗常培听写润笔。
鸠摩罗什在长安住了十二年,译出佛经三十五部共计二百九十七卷(一说七十四部,三百八十四卷)。其中包括了大乘空宗最著名的论典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《大智度论》等,以及大乘空宗重要经典《般若经》《法华经》《维摩经》《华手经》《首楞严三昧经》等,还有《阿弥陀经》《无量寿经》《弥勒成佛经》《弥勒下生经》等弥勒经典和《十诵律》等律典。中国人最熟悉的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也是由鸠罗什翻译为汉文的。可以说,鸠摩罗什为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同时,还为汉语的词汇贡献了一大批借词。
在翻译方面,罗什也有自己的理论。在他之前,译经僧人都是从西域来到中原的外国僧人,他们不谙汉语,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多为对照梵文原本逐字直译,这样翻译过来的佛经诘屈聱牙,文理难通,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,也往往失去了梵文本的原义。罗什认为,这种做法是“失其藻蔚,虽得大意,殊隔文体,有似嚼饭与人,非徒失味,乃令呕哕也。”也就是说,将梵文经典译为中文,如果不照顾原有的文学性,则会使人难以卒读,甚至产生抗拒心理。我们现在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就是类似“嚼饭与人”“乃令呕哕” 的反教育方式。罗什译经,主张流利晓畅。他将梵文原文反复的地方予以删除,难懂的地方予以改易。其译经庄重而不失生动,具有一种特别的文学韵味。罗什自己对自己的译经也非常自信。在去世之前,他曾经在佛前发誓“若所传无谬者,当使焚身之后,舌不焦烂”。果然在其火化之后,舌头依然保持完好,化为舍利,至今仍供奉于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塔中。
(原载《叫我如何不想她——语音的故事》,朱晓农、焦磊著,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)
往期推荐:
语音的故事(四十)|朱晓农:多产的耕耘者:王力的故事(连载)
语音的故事(四十一)| 朱晓农:文学家和语音学:林语堂和陈独秀 (连载)
语音的故事(四十二)| 朱晓农:乌弋山离和元音大递换(连载)
语音的故事(四十三)| 朱晓农:孔夫子是怎么读诗经的?(连载)
编辑:司徒梁希
审读:官冰雨
责编:甘于恩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